UGC社區(qū)這樣做,還愁沒用戶?
工具類的產(chǎn)品什么時候開始做社區(qū),怎么做社區(qū)。
工具類產(chǎn)品哪些適合做UGC社區(qū)?
工具類的產(chǎn)品現(xiàn)在市面上非常多,比如有美柚、美圖秀秀、懷孕管家、網(wǎng)易云音樂、墨跡天氣等等,這些產(chǎn)品大部分是做工具起家的,后來才有了社區(qū)。當然也有一些工具并沒有做成社區(qū)。那么哪些適合做UGC社區(qū)呢?
基于以下三點考慮:
1,工具屬性是否可以低成本生成有價值的內容
2,是否有承載內容的功能點
3,內容是否對工具是一種正向促進
社區(qū)對于C端的價值
對于C端的價值,無非就是消費內容,內容一定要有價值,這也是做社群的底層支撐。比如懷孕管家的
社群之所以成功,也是因為這個社區(qū)內容非常有價值,甚至超過了工具本身。
什么時機開始做社區(qū)?
1,工具有基本的用戶量,增長遇到瓶頸
2,工具用戶新增比較多,但是留存較低
3,工具使用過程中本身會產(chǎn)生一定量的內容
4,工具是剛需,但是使用頻次較低
比如千聊直播,千聊直播從工具開始做,它的內容非常龐大。但是開始沒有對C端的工具,由于在產(chǎn)品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內容,這個內容對于用戶本身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就順其自然做了社區(qū)。
UGC社區(qū)在哪里做?
1,穿插到功能里面
2,獨立社區(qū)功能
做為工具來講,以上兩點都要啟動,功能是特別重要的,是個無縫的對接。因為很多時候,功能本來就是一個工具。
怎么做UGC社區(qū)
每一個社區(qū)都可以拆成三個部分,“F“(Fragments)——碎片,“O”(Organize)——組織,“R”(Re-Organize)——再組織。這就是陳琪提出的“FOR”模型,從結構層認識了社區(qū)后,就可以著手去做社區(qū),先啟動,再總結哪里不好,最后再進行優(yōu)化。
碎片-找出工具最獨特的關鍵屬性。
比如微博,微博是140個字加一張圖,蘑菇街是一張圖加描述加購買地址。網(wǎng)易云音樂里面有一個社區(qū),在聽歌時可能會有一些回憶,有想去寫一些東西的意愿,所以就有了文字加音樂加一個封頁的功能。 比如千聊直播的特點是大家可以反復去聽,每個內容都可以截圖,找到課程最關鍵的幾個點。它可以在一節(jié)課程直播完,切成很多的小碎片。所以也是有“碎片”的思維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越碎片化的東西可能大家越能接受,所以碎片在當下是很需要大家注意的。
舉兩個例子:左邊的帖子,它有個屬性,“寶寶十個月了,可以吃米飯嗎?” 回復帖子的人跟這個發(fā)帖人是差不多年齡段的,也是通過這樣的推送,所以你只能看到這個標簽。還有各種各樣的標簽,然而再小的碎片都可以做標簽。還有就是網(wǎng)易云音樂的標簽,文字、圖片、單曲。
第一層組織–這是用戶對社區(qū)的第一印象。
每個公司的側重點不一樣,要根據(jù)自己的產(chǎn)品去決定是否要放在第一位。有三個屬性:時間軸、距離、標簽。 最基本的維面就是時間軸,可以自動給熱門,若是有社交關系可以進行篩選。距離——可以梳理第一層的內容,你會發(fā)現(xiàn)時間不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標簽,可以知道有多少人在看,找到類似的人,定義了第一層展示。
再組織–關注和精選。
其實大部分工具類的社區(qū)有時只有精選就行了。比如說博客,只要看精選就行了。將碎片化的內容由人工篩選整理成精選。精選=好看+有用+有趣。再組織還有一個產(chǎn)品的層面,讓它更高價去流動。比較有效的就是排行榜,千聊的再組織一直在專注做排行榜。
左邊是千聊直播間的新晉榜,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它的榜單。這些榜單會有動態(tài)變化,通過后臺系統(tǒng)自動篩選加上編輯剔除掉雜亂的內容,最終形成了這樣的榜單。再比如豆瓣,一進去先給出熱點,這個對新用戶是比較受用的。
延伸一–智能推薦
通過智能推薦,用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篩選內容,從而可以進行相關內容的推薦,協(xié)同推送,或者根據(jù)人的維度和物的維度推送,減少用戶的流失。
延伸二–迎合小眾需求
要有用戶自己組織的圈子,如果做標簽、內容,標簽要細分,把標簽和內容推給相應的人,這樣群體就會擴大。比如說原來是100萬的人,可以擴大到150萬或者200萬。 運營一定要有一個產(chǎn)品的思維,不然很難通過自己的力量帶來影響力。
<END>
作者:綦朋,千聊直播
立即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