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了100+非主流百萬粉大號之后……

有些公眾號你可能聽都沒聽過,但是卻坐擁百萬粉絲,文章平均閱讀數近10萬+。

   

        

         

        ▲ 來自西瓜數據

         

        它們是雄踞一方,收割著當地流量的地方大號。

         

        這些地方號的玩法跟常見的新媒體大號可有天差地別,在看遍了全國各地的頭部大號之后,我來告訴你它們是怎么運營的。

         

        聲明:以下數據以及排名皆來自于西瓜數據。

         

        標題:語不驚人不罷休

         

        地方上公眾號種類繁多,“資訊、教育、交通、天氣、旅游、財經、娛樂……“你能想到的類型,都能在各地區(qū)找到相應的細分公眾號。

         

        不過,網羅大部分流量的基本上還是“資訊“類。內容大多是“意外事故”、“安全隱患”、“家庭沖突”、“獵奇新聞”等。

         

        光看看這些地方號的標題,就能讓你閱盡“人生百態(tài)”。為了打開率,這些地方號的運營們簡直把人性中的“貪、嗔、癡、慢、疑”琢磨得透透的。

        

         

        不過,如果偶爾忘記寫標題的話,可能用戶也不會太介意。有一次吉林的“松原那些事”,粗心的編輯鬧了個烏龍,標題沒寫完就發(fā)出去了,結果發(fā)現閱讀量也沒受什么影響,真不知道該喜該悲。

         

        內容:緊緊圍繞當地特色

         

        既然占據著天然的地域優(yōu)勢,聚集來的也是這一地區(qū)的人,那推送的內容就不要裝x,要發(fā)當地人普遍會關注的資訊。

         

        資訊一定是發(fā)生在本地區(qū)的,內容要貼合當地人生活,能用方言就用方言,才能更容易供當地人消費——他們在閑暇時,看看身邊都發(fā)生了什么,看完跟別人聊一聊,作為街頭巷尾的談資。

         

        比如甘肅當地大號“甘肅達人”做得就很好:

        

         

        還有,云南的大號“云南山歌”,雖然每天只發(fā)8個mv和歌詞。但是當地人喜歡啊,就靠著這種質樸的內容,已經有110萬+粉絲了。

        

        推文:量一定要大

         

        每天推送3次,每次推8條消息,全年不間斷,被稱為新媒體行業(yè)的”業(yè)界勞?!?。這個號就是來自東北地區(qū)微信第一大號的“新聞夜航”。據說,它在東北那嘎噠大伙兒都知道。

         

        最要命是每篇文章都能過萬,你說厲害不厲害!

        

         

        當然,其他地方號也不差,小城里面故事辣么多,每天不發(fā)個7、8條怎么說得過去,總之,還是因為多發(fā)一篇就意味著多一些流量。

         

        但是,怎么能有精力每天推這么多文章呢?

         

        來看看排在當地前幾名的公眾號,背后的認證主體都是:政府機構、廣播電視臺、報紙……這些機構本身就生產資訊的,轉移到微信公眾號上,對他們來說,只是發(fā)布形式有了改變,生產并沒有增加成本。

         

        再說了,這些機構有錢有人啊,比如,隸屬于廣西日報社的“南國早報”,每次文末都會來這么一長串:

        

        想想這篇文章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啊。比起來,我們還是小作坊,一個人要包攬記者,編輯,校對,還有設計……

         

        再說了,如果原創(chuàng)不夠,轉載來湊啊,從幾個媒體里摘錄一些,就可以組合成一篇。

         

        不過,同樣是整理,有些地方號會建個固定欄目,比如山西的“老鄉(xiāng)俱樂部“每天會發(fā)一篇《山西早知道》包含:語音新聞、天氣版、山西要聞、國內要聞、每日一圖、經典民歌、每日一猜、開心一笑“,看上去就會覺得非常用心。

        

         

         排版:就得接地氣

         

        很多地方號面對的用戶群體,可能對微信還不足夠了解,有的公眾號會做個淺顯易懂的用戶引導。

         

        比如,山西的“老鄉(xiāng)俱樂部”,在文章開頭很認真的告訴用戶——老鄉(xiāng),我們是免費的!

        

         

        在內容排版上,與我們常見的“性冷淡”式的設計風格不同,地方號在排版設計上,會更精巧或者更熱鬧。

         

        比如內蒙古的大號“內蒙古之家”,在公眾號里,毫無保留的向人們展示著內蒙古人民的熱情。

        

         

         活動:要做實在的

         

        不跟某些大號舉辦的逃離xxx,當地號的活動那就是為用戶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實在在的,咱過日子最重要。

         

        比如廣西的“南國早報”做的這個捉僵行動,就是發(fā)動居民把小區(qū)里,馬路邊的一些無人認領的“僵尸車”,拍照上傳,給予曝光。

        

         

        哪怕與用戶互動的線下活動,也不搞什么見面會啊握手會啊,直接站在街頭給用戶送福利,“新聞夜航”在2017年7月份,讓6個美女小編走到線下給用戶們送冰棍。

        

         

        廣告:直截了當的發(fā)

         

        手握大量流量的地方號,不想法子變現是不可能的,不過,做廣告做得如此坦坦蕩蕩,還是很令我心生佩服的。

         

        還有些大號會分類做一些垂直號,比如美食,房產,休閑等,以方便觸達到更精準的用戶,給本地的商家以及品牌商提供更多的服務。

         

        都說,地方號是出了名的悶聲發(fā)大財。除了廣告,還有些地方號會利用當地的資源,做個小程序賣賣貨。

         

        比如“新聞夜航”就做了一個電商網站,主要售賣一些當地的農產品,雖然產品看起來還是蠻簡陋的,但是該有的都有了。

        

         

        論電商,做得比較好的一定是浙江的選手,下面是“都市快報”關聯的電商小程序。

        

         

        以上,是我粗略的研究了100+個非主流百萬粉大號之后,總結的幾條現象,不免會有些以偏概全,每個地區(qū)號也會因為用戶群的特點不同,做一些較為復雜和個性的運營動作,這里不做細究。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新媒體運營的干貨,請繼續(xù)關注135編輯器。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文章評價
登錄后可以評論
立即登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