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運營:你是否擁有一個好的社群劇本

與其把“寶藏”暴露在外,被各方利益群體所利用,還不如先緩一步,花時間好好的打磨“劇本”。

任何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的人,只需擁有1000名鐵桿粉絲,也就是無論你創(chuàng)造出什么作品,他/她都愿意付費購買的粉絲,便能糊口。

——凱文.凱利《一千個鐵桿粉絲理論》

現在看,這個理論適用范圍更廣,不僅僅是藝術作品,只要在某個垂直領域內,可以產出有價值的內容去吸引一部分用戶,就會有變現的可能。

普通的交易和用戶只是一次性連接,交易結束了,和用戶的關系也就斷了。

而通過qq群、微信群和一些專為社群而生的工具,可以很方便的去聚集和沉淀用戶,將原本一次性的關系鏈變的更長久,從而有機會完成從用戶到鐵桿粉絲的培育。

所以社群的運營已經火熱數年,社群經濟的風頭不亞于共享經濟。

「群」不等于「社群」

記得以前寫過一篇文章《你的群病了嗎》里說過,群的本質是一個高效一對多溝通的工具,大致分兩類。

  • 自帶關系鏈,以家庭、公司、同學、好友這些強關系鏈組建成的群。

  • 缺乏關系鏈,主要是因為某個人、某件事匯集到一起,群友之間缺少關系基礎。

對于“自帶關系鏈”的群,天生自帶粘性,這類群的定位就是方便溝通,簡單組織一下就行,一般不會有人主動退群(公司離職除外)。

對于“缺乏關系鏈”的群,如果和“自帶關系鏈”的玩法一下,只是單單把人拉到一個平臺里,討論問題、聊天、分享,看上去實現了人與人的連接,可是創(chuàng)建一種溝通方式和創(chuàng)建社群是兩碼事。

這樣的群往往生于圈人,興于聊天,死于廣告。

什么是「社群」

群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每一個人個性的消失,其次是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注于同一件事。

——《烏合之眾》

只負責搭個舞臺,沒有導演,沒有劇本,再好的演員也成不了一出好戲。

社群同樣如此,真正的社群,需要刻意設計。

這就是為什么,大部分人手握無數個QQ群、微信群,掌握著成千上萬個人頭,可實際作用卻為0。

先思考一個大部分人沒想清楚的問題:建群的目標是什么?

有人很直接,拉個群就是為了更好的推銷商品,或者建立更大的影響力。

可惜那是你個人目標,這里強調的是所有群友的共同目標。就像宗教是靠信仰去吸引信徒一樣,沒有關系鏈,也可以靠認同感去圈住大家。同樣脫離了目標,單純的追求群規(guī)模也是沒有意義。

而運營的作用就是讓目標明確、可信,并提供清晰的路徑讓大家一步步達到。

我從去年開始運營一個MBA迭代群,里面都是同年級的同學,初衷是想依靠同學們在不同行業(yè)中的不同技能和認知,建立一個跨維度的迭代學習群,目標相對明確。

為了更好的統(tǒng)一目標,入群采取邀請制,并嚴格控制人數上限(50人)。

確定目標,并且讓目標可信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

群里的核心行為是由我每天去分享一篇好文章和一篇原創(chuàng)的百字思考,想通過自己的堅持帶動一部分同學做同樣的事情,這樣就能保證群里的內容產出是多維度的,才能實現所謂跨維度迭代。

結果堅持了幾個月后,發(fā)現節(jié)奏帶不起來,只是偶爾會有個別同學分享。

后來改變策略,以“代班群主”的方式去“點人頭”,希望有人可以進行主動分享,效果也不太好。

目前群里還是以我為主去貢獻內容,并且90%的同學都在潛水,和預期定位相差太遠。

究其原因,其實是在「路徑實現」上出了問題。

  • 第一,我制定的路徑不具備普適性,甚至有點反人性,很難獲得多數人的認同。

  • 第二,就算按照該路徑去執(zhí)行,其反饋周期過長,嚴重影響持續(xù)性。

可見,就算目標定的再好,再可信,通往目標的路徑模糊不清,愿意一起玩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那什么才是清晰可信任的實現路徑呢?

再舉個例子:

有個社區(qū)的水果店。老板將住在周邊小區(qū),又經常光顧的顧客建了一個群,目前店里每天30%訂單來自于群。具體的方法可以抽象為:

  • 確定共同目標:「讓業(yè)主吃上優(yōu)質劃算的水果」。

  • 讓目標可信:實體店、看的見得水果品質、服務熱情。

  • 實現的路徑:信息共享,包括打折、團購、新品通知等。并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這一套運轉下來,有相同目標的業(yè)主會主動進群,群越來越大,信任感一旦建立,付費業(yè)主的轉化率會越來越高。

手上有好牌,該怎么打出價值

公司通過幾年的發(fā)展,積累了幾萬個行業(yè)精準用戶,為了利用好這個優(yōu)勢,專門搭建了「人脈」平臺,試圖通過信息發(fā)布和交換名片功能,去盤活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從而反哺平臺價值。

結果,平臺被各種廣告淹沒,有效信息很少,整體活躍度也不高,于是在幾個月前該平臺被關閉了。但關閉后,又收到一些用戶的反饋,要求開放「人脈」。

是關?還是開?公司近期不得不對「人脈」的價值反復進行討論。

通常,以行業(yè)、興趣、年齡等一個或多個標簽所形成有一定規(guī)模的垂直用戶群體,就是一個“大寶藏”,價值連城。所以,公司這么多年苦心積累的「垂直行業(yè)人脈」數據,其價值,根本無需討論。

但是,如果單單參考微博、朋友圈去嫁接社交功能,就像「群」和「社群」之間的區(qū)別一樣,缺少「目標+信任+路徑」閉環(huán)的刻意設計,任用戶去自由活動,再好的資源,隨之而來的結果,一定是失控。

關閉「人脈」不是否認其價值,與其把“寶藏”暴露在外,被各方利益群體所利用;還不如先緩一步,花時間好好的打磨“劇本”。

 

作者:李哲,微信公眾號:SecondThought。擅長項目管理,熱衷產品設計。目前已跳出純線上服務的圈子,希望在實體行業(yè)中碰出火花。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網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文章評價
登錄后可以評論
立即登錄
比格設計
熱門工具
135編輯器
領先的在線圖文編輯平臺原創(chuàng)樣式素材,一鍵套用
筆格設計
受歡迎的在線作圖網站,新媒體配圖、手機海報應有盡有
筆格PPT
輸入主題,AI一鍵生成PPT;上傳本地文件秒變PPT
管小助
企業(yè)營銷、私域流量運營——站式營銷管理平臺
推薦文章
用戶運營平臺產品設計指南
淺談用戶運營中的用戶分層
內容運營:戴上寫作的六頂思考帽
5000字方法論:4個細節(jié),決定私域能不能賺錢
一個案例說明白用戶分析怎么用
22條視頻,漲粉12.6萬,一個女孩子在抖音靠洗車也能月入過萬!
高價值社群的5大核心關鍵
抖音賬號內容自檢清單!
決定離職后,3天拿到offer的總結與反思!
【135早資訊】:教育部將徹查教材插圖問題;抖音6月1日起將對本地生活商家收取服務費
熱門素材樣式
運營導航
運營工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