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繁茂 始于立夏
萬物至此皆長大
立夏,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7個節(jié)氣,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歷書:“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地理氣候資源息息相關,優(yōu)越的地理氣候資源是誕生農耕文明的重要條件。中國位于歐亞大陸東部,東邊面臨太平洋,南邊距離印度洋很近,兩個大洋對中國氣候有著深刻影響。夏季,從兩個大洋吹來的濕潤氣團,給東南部地區(qū)帶來豐沛降水。
中國氣候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雨熱同期,即作物生長的季節(jié)也是降水最多的季節(jié),這對作物生長極為有利。立夏是夏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此后世間萬物都因溫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多而進入最為旺盛的生長期。
“立夏”節(jié)氣到來,自此風暖晝長,萬物繁茂。雖是進入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但“綠樹蔭濃夏日長”的夏日景象,僅存在于中國福州至南嶺以南地區(qū),對于全國的大部,依舊處于紅紫斗芳菲的仲春與暮春。時至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正如明人《遵生八箋》:“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
螻蟈開始鳴叫,標志著氣溫升高、地下生物活動增強。螻蛄通過翅膀摩擦發(fā)聲吸引配偶,其鳴叫也提醒農人注意防治害蟲。
蚯蚓結束冬眠鉆出土壤活動。這一現象反映地表溫度已適合陰濕生物活動,同時蚯蚓翻土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促進農作物生長。
王瓜蔓藤快速攀爬生長,六七月結紅色果實。這一現象代表夏季植物進入旺盛生長期,也隱喻萬物繁茂的時節(jié)到來。
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節(jié)?!澳懿鍧M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fā)。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廿四節(jié)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氣的變化關系到自然節(jié)律變化,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
“立夏蛋,滿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們的游戲。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后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里,讓孩子掛在脖子上。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萬物繁茂
忽而今夏
排版:135編輯器
貼紙:135編輯器
圖片:135攝影圖(ID:80547)使用時請自行替換
文字:135AI寫作,僅用作占位,使用時請?zhí)鎿Q
立夏是季節(jié)的轉場,春的溫柔還未散盡,夏的熾熱已迫不及待登場。看,枝頭的新葉肆意舒展,與陽光玩起了捉迷藏,每一片都藏著夏日的綺夢。
立夏輕踮腳尖,撞進了夏天的懷抱。風變得熾熱,帶著蓬勃的力量,催著萬物野蠻生長。日光傾灑,為世間萬物鍍上一層金芒,連空氣里都彌漫著熱烈與希望的味道。